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近日印發通知,公布第一批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通知指出,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圍繞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等方面積極探索,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取得較大進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結各地經驗做法,形成了《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一批)》。
發展數字設計方面,涵蓋明確實施范圍和要求、強化工程建設各階段BIM應用、采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審查施工圖、給予財政資金獎補等鼓勵政策4項主要舉措;
推廣智能生產方面,涵蓋建立基于BIM的標準化部品部件庫、打造部品部件智能生產工廠、建立預制構件質量追溯系統3項主要舉措;
推動智能施工方面,涵蓋制定統一的智慧工地標準、推進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策劃、夯實各方主體責任3項主要舉措;
建設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方面,涵蓋制定建設指南、政府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積極培育垂直細分領域行業級平臺、鼓勵大型企業建設企業級平臺4項主要舉措;
研發應用建筑機器人等智能建造方面,涵蓋普及測量機器人和智能測量工具、推廣應用部品部件生產機器人、加快研發施工機器人和智能工程機械設備3項主要舉措;
加強統籌協作和政策支持方面,涵蓋建立協同推進機制以及加大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兩項主要舉措。
發展數字設計
1/ 明確實施范圍和要求
經驗分享來自于:上海市、湖南省、重慶市、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
1. 明確政府投資項目、2萬平方米以上的單體公共建筑項目、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3萬平方米以上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以及軌道交通工程、大型道路、橋梁、隧道和三層以上的立交工程項目,在設計、施工階段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的要求。
2. 建設單位在編制項目可研估算、概算時,在工程建設其他費用中單獨列項計取BIM技術應用費,投資主管部門對BIM應用相關費用進行審核。
3. 建設單位在工程咨詢、設計、施工、監理等招標文件中明確采用BIM技術的具體要求,在合同中約定應用深度和提交成果,投標評審專家組中應有BIM專項評審專家。
2/ 強化工程建設各階段BIM應用
經驗分享來自于:上海市、重慶市,河北雄安新區、廣東省廣州市
規劃審批階段,在規劃審查和建筑設計方案審查環節采用BIM審批。施工圖設計審查階段,采用施工圖BIM審查。竣工驗收階段,制定BIM交付標準,開展三維數字化竣工驗收備案。運維階段,通過BIM技術結合物聯網技術實現建筑運維故障實時報警、實時響應,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3/ 采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審查施工圖
經驗分享來自于:廣東省深圳市、重慶市萬科四季花城項目
研發人工智能輔助審查施工圖系統,并與設計管理系統對接,針對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電氣5大專業的國家設計規范,實現批量自動審查,單張圖紙審查時間平均約6分鐘,準確率達到90%以上。
4/ 給予財政資金獎補等鼓勵政策
經驗分享來自于:山東省、重慶市,福建省廈門市、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
1.對BIM應用示范工程項目,每平方米獎補10元,獎補金額不超過項目建安工程費用的1%,且單個項目最高獎補不超過50萬元。
2.將數字化設計應用作為綠色生態住宅小區評定、智慧工地創建等內容之一。
3.將BIM技術競賽獲獎人員推薦申報“技術能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推廣智能生產
1/ 建立基于BIM的標準化部品部件庫
經驗分享來自于:湖南省、四川省,廣東省深圳市長圳公共住房項目
編制裝配式建筑標準化部品部件圖集,以此為基礎建立基于BIM的標準化部品部件庫,明確部品部件分類和編碼規則、二維碼賦碼規則、無線射頻識別(RFID)信息規則,賦予部品部件唯一身份信息,推動建立以標準化部品部件為基礎的專業化、規模化、信息化生產體系。
2/ 打造部品部件智能生產工廠
經驗分享來自于:上海市嘉定新城金地菊園社區項目、廣東省深圳市長圳公共住房項目、廣東省湛江市東盛路鋼結構公租房項目、重慶市美好天賦項目
1.建設鋼構件智能生產線,實現上料、切割、下料、余廢料回收、焊接等流程“無人化”工作。
2.建設預制混凝土構件智能生產線,將BIM模型智能解析為生產數據,通過物聯網和智能技術推動生產設備在線聯動,實現自動劃線、機器人自動布置模具、預埋件激光定位檢查、鋼筋網片自動加工、混凝土智能布料和高效節能全自動養護。
3.研發應用預制構件專用運輸車,通過降低車輛底盤,最大構件運輸高度由2.8米增加至3.75米,減少道路限高限寬的制約,實現自動裝卸,作業時間縮短2/3。
4.利用RFID、二維碼等物聯網技術,實現預制構件從生產加工、入庫、儲存、調撥、出庫、運輸、進場驗收等全過程的智能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
3/ 建立預制構件質量追溯系統
經驗分享來自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湖南省長沙市
預制構件生產企業通過植入RFID芯片或粘貼二維碼等,在系統中實時錄入原材料檢驗、生產過程檢驗、部品生產入庫和部品運輸單等信息,實現全過程質量責任可追溯。
推動智能施工
1/ 制定統一的智慧工地標準
經驗分享來自于:江蘇省,四川省成都
統一功能模塊標準,確定智慧工地具備的主要功能;統一設備參數標準,確定智慧工地相關設備的基本要求;統一數據格式標準,確定智慧工地實施內容應包含的數據項;統一平臺對接標準,確定與政府端平臺對接的數據格式,實現項目端與政府監管端數據互聯互通。
2/ 推進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策劃
經驗分享來自于:上海市嘉定新城金地菊園社區項目、重慶市綠地新里秋月臺項目
研發應用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策劃系統,自動采集項目相關數據信息,結合項目施工環境、節點工期、施工組織、施工工藝等因素,對項目施工場地布置、施工機械選型、施工計劃、資源計劃、施工方案等內容做出智能決策或提供輔助決策的數據,避免施工程序不合理、設備調用沖突、資源不合理利用、安全隱患、作業空間不充足等問題。
3/ 夯實各方主體責任
經驗分享來自于:北京市、浙江省、重慶市
1. 建設單位按合同約定保障智慧工地建設費用,督促施工單位制定智慧工地建設費用使用計劃并加強監管。
2. 總承包單位對智慧工地建設負總責,完善并落實智慧工地建設費用使用計劃,規范資金使用,強化各類設備運行維護保障工作。
3.監理單位督促施工單位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并有效應用于施工現場實際管理。
4.行政主管部門將智慧工地實施情況納入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實施差別化監管與督導,將實施情況較差的企業和項目納入重點督查范圍。
(本文系轉載,僅用于學習及交流,版權歸屬原作者,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版權所有 拓測云智能庫
京ICP備15057060號-1